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软包模组设计2——LEAF模组解析

0
阅读(2868)
2.jpg
1.jpg
这是另一个大家熟悉的模组,我这里继续做一些总结。
日产的工程师其实是非常聪明的,虽然理念设计每家都有差异,这种把软包变硬壳的做法,其实很好的继承了它之前的经验和积累,主要还是在镍氢电池组往锂电池过度的初期,很多的工艺得以保存。而且在适应不同的车型方面,这种设计还是很出色的。
有个朋友做了以下的评断:
电池箱由多个模块组成,根据地板的形状,以不同的姿态放置。
模块由四个软包单体组合而成。
罐头形状的模块小侧面出线,大侧面有四个孔用于固定。
不足之处,单体间没有强制冷却。
CELL SPECIFICATIONS MODULE SPECIFICATIONS
Cell type Laminate type Number of cells 4
Cathode material LiMn2O4 with LiNiO2 Construction 2S2P
Anode material Graphite Length 303 mm
Rated capacity (0.3C) 33.1 Ah Width 223 mm
Average voltage 3.8 V Thickness 35 mm
Length 290 mm Weight 3.8 kg
Width 216 mm Output terminal M6 nut
Thickness 7.1mm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 M4 nut
Weight 799 g Module fixing hole diameter 9.1 mm
LEAF有过一次降价,为了大批量的做储备,日产的工程师做了很多的改进。在模组的外壳体上面,主要是让整个装配的工艺更简单一些。
将模组打开,2S2P的电池,里面没给你看到的是绝缘带。这些都是粘上去的,从Cell到组装过程中,有些工艺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想见的是,这些绝缘带和固定框架都是给粘上去的。
整个设计比较核心的,是把单体引出到外部的端柱,这个电流连接的工艺很有趣,内部电池组连接端到母线牌,是通过超声焊接完成的,而外部的连接就是通过日产惯用的螺丝的方式。
Mitsubishi supplies the multi-axis robots and Hitachi the two-axis robots, but the overall machinery to connect the cells – using first ultrasonic welding then glue – is licensed to Nissan.
After the modules have been made, they are put into protective aluminium cases and inserted into a vacuum where a machine checks for odours indicative of leaking electrolyte.
Module到Pack的连接,完全就是复用之前的经验了,这种方式在未来相信还是有改进的空间。
这里笼统的梳理了一份外部固定的材料清单。
小结:
1)对于现有的设计来说,清楚的认知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还是很必须的。LEAF走出了一条路,在模组设计里面也算是一种经典的设计,后面的LG和SK自己设计的东西,跟着走了一段
2)一个电池包,想要做好Tooling Cost很高,甚至模组级别,看看不少的Tooling都不低的
3)设计一个东西,首先还是要了解别人的东西,然后界定清楚自己的设计需求;否则评判一个设计,评价的尺度都没有,你怎么谈,怎么比,怎么改进
4)没有人等着你超越啊,在这个领域里面,都在改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