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路径都很类似

0
阅读(2454)

本周都在外出差,下周终于可以缓缓等岳父母来,安静得等待小宝宝的到来。

非常有趣的一个事情,每次去标准讨论会,特别是国内工作组的会,在召开地点的住宿总有些讲究。大部分global的OEM都是根据自己的出差系统选定的住宿,而国内OEM和机构大部分都选在边上一圈。很多时候,看到ISO和IEC一些标准在做的时候,看不到的是企业为此大把的投入,光是与会的出差费用就是很大一部分。还有相关的预研和测试费用,乃至工程师和研发力量的费用。所以也就形成了,各家都有些主导的内容和方向。相较于国内,投入到一线的开发资源都是有限的,人力和费用,乃至供应商的投入和技术支持。

另一个我在想的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大公司中国职员前赴后继出去打拼,其中一些不乏占住了中层的位置?

路径的问题

其实在大公司,能进去看机遇,能做点事情更看机遇。这里所说的事情,大概是对公司有益,对自身发展和提高有积极意义的职责。早九晚六的事务性工作不算。试想下,每天领导让你寄个快递都想着你是否可以accountibility一下来跟踪反馈和提高。面对被遮蔽目的和意义的任务,本能的让人没有积极性。本质而言,虽说不会每天考虑改变世界,但是路径上的无意义,更多是摧残人的心态和动力。这可能是大部分没有得到回应的职员转换阵地的根源。干得略久,你便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干得事情有没有意义,最后沦为to be(混在那里)or not to be(走了寻找下一站)。在思考或者交流的时候,很多谈到的是工作不仅为了金钱和物质,但实际上,当你想要有些中远期的计划和目标之时,现实总是让你不断在轨道之间切换,很难找到一条专注的路线,让你既符合个人的职业规划又符合公司给个人的定位和期许。似乎,这就是为什么年轻的大公司职员,在见识到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享受相对很好的工资和福利,但是还是依旧要选择前赴后继出来闯荡的部分原因。

我个人的观点是,当你没进去的时候,你一定要去待几年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对管理、技术和协作有着怎么样的要求。至于能待多久,有着太多的变数。实在不是个人能全部把握的,说到底,尽人事,听天命。我对自己说,让自己再磨磨性子,贯彻一些概念、方法和思路,在国内的环境里面,多看看走走,比选择瞎走要强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