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IEC标准会议

0
阅读(2311)

这几天参加IEC的会议,由于会场有免费的WIFI,房间里头charge的费用为1元/分钟,包天90RMB,我就选在第二天开会发这篇文章了。
IEC的标准的事情,本来是么有机会参加的,因为有重要的活动,美国的对口工程师把我involve进来,作为观察员。从进入开始,就开始收到不同的文件,不同国家的评论,然后就开始将各种各样的评论分为ABC三类,进行逐项的Review。
IEC的标准制定过程,原始链接
ISO与之较为类似
两家就某些问题还会fight,呵呵,其实挺有意思的。
有趣的事情:
1.会场最为活跃的是美国工程师,因为是英语交流。其次是德国工程师,谁叫德国汽车OEM多,实力强悍呢。日本的工程师,很喜欢发言,虽然我不太听得明白。国内的xdjm去了一大批,可能与我一样,过去打酱油的,主要是实在文件太多,comment太多,前因后果又不太清楚。给一些时间,持续跟进,相信可能会改变一篇沉默的情况。
2.从刚开始的Technical Specification (TS) ,Publical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 (PAS).,还是IS。规范还是指南,这个事情就争论了很久。然后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讨论了这个规范该定义哪些,是否需要协调,相关的内容是informative还是强制性的。花了30分钟的讨论,最后改了Scope前面的一句话,与中国标准的制定10天~2个月,真的搞清楚了,标准不是喊出来的。
3.很明显,标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测试内容和相应的产品的实际验证情况。这部分内容,其实是需要花很多实际的钱,去做测试,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标准出来。某种意义而言,产品、验证结果和标准规定的参数和实验,里头有着一种直接的联系。因此就可以发现,这些标准的制定周期是如此之长,出来以后又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管用,直至技术的发展需要进行修订,而且里头又能保持相当程度的连贯性。
4.收集和探讨意见,这个环节,永远是需要耐心的。其实在我们常见的所有环节,基本都卡在这里,才使得某项事情得不到充分的改进,对每个人而言可能都是一个大问题。
这次过来打酱油,回去有时间得把技术内容好好思索整理一下,标准的事情需要太多的技术知识了,真不是我这种初出茅庐的工程师能handle的,希望跟进几年能有所改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