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北京聊天记1

0
阅读(1964)

来北京两天,晚上都和人吃饭喝酒聊天,再次熬夜赶紧把所讨论的东西整理一下。

周一出发来参加北京的展会,由于预计展会的盛况(可能是在上海的展览中心某次参加汽车电子展给我带来的震撼,和9点开始的论坛使我决定提前一天来的北 京)。到了北京已经18点了,悲剧的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机场排队情况使得我不敢也不愿承担打车去旅店的计划,跳上一辆大巴就出发了,由于北京难以想象的堵车 加上我在黑夜寻找酒店,一路问询过去,使得我饥肠辘辘的20点菜搞定了房间。与黄MM和杜大哥约了去吃饭,我也叫上虽聊了一年但并没见面的岩兄去了京味 阁。

其实一直看杜大哥的博客,言语之间透出的那股子犀利和执着,真见了面,到是觉得一股平和恬淡的气息。从桂林的军工国企出发,到日本的公司的沉与浮,再到学 校读博的那股子热情,最后“反”出学校的几年平淡的日子,最后到目前的创业+原创的技术之路,用黄MM的说法只能以一“神人”概述。听了不少的话,有了很 多的启发。

1.迎着困难上,总有拨云见日时

杜兄选择一个巨大产业的合适的切入点,选择了一种原创的方法,附之以巨大的精神投入去研发与之相关的检测方法。从原理方面入手,通过一定的构想,目前得出 了一种可能可行的方法,这种尝试精神很少,也需要决策者很大的决心。杜兄聊起公司资金流光出不进,买数据日出斗金的时候,是否有人想过,咱何时把自己的数 据当值钱的东西了?是否想过去买别人的数据为参照,作为研发的起点呢?就这一份决心和勇气,远不是他博客中的那份决然所能表达的,也只有从他喝酒闲聊中才 能真正表达出来。

2.某些技术领域缺乏骨干中坚的研发人员

杜兄试图从30岁以下,寻找可以执行模拟小信号研发任务的骨干人员,以组建他的核心团队来完成扫频方法输出的小信号处理电路。很可惜,在筛选了好几拨之 后,无奈的将条件放到了32岁,再次无果。为了增加效率,他采用了8人群聊的方法,试图更自然的了解候选人的知识背景和应用技术的经验和能力,非常可惜, 就是以这种拉网式的方法,也没找到非常合意的人选。还是我以前提的那句话,技术好的人,通常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在选择继续走技术或转向管理和市场机会的 时候,往往选择后者。因此使得原本应该存在的主力中坚的研发层,出现了很大的断档。工作3年的工程师,可能与国外的差距不大,而工作7年的工程师则有着异 常巨大的差距。特别是他所想做的这个领域,前无高校教育的合理培养,后无岗位内深入细致的提高和总结,哪有那么多现实可用的候选人。

3.背后的那个人

读博时候的低收入+理论的再学习(主要是数学),加上结婚生子的情况,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被现实所压垮,至少我听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更 难以想见的是,杜兄背后的那个人,从律师到主妇,从足迹遍布全国的背包客到家中相夫教子的女主人,让我和黄MM更为好奇和惊叹。不过知道了她是成都人,随 机我也是释然了,Born in 天府之国啊,果然有着中国最为怡然自得的心态,娶妻当取天府女。

4.百折不饶

如果老板把你工资打五折,你咋办?这个问题要落到我头上,我想想自己可能无法去处理了。杜兄以良好的心态,执行着以技术为支点的“咸鱼翻身大作战”,真的 让我感受到了70后的韧性和踏实,得学啊!聊起他的同学的境况,有成功的有失意的,但凡执着的总有回报,有些回报的事业(钱途),有些回报的是成就感。

5.电池和技术传承

杜兄对电池研究很深,关于电池的一致性测试,回收的事宜,并且关于他目前的事业,其实也和这个有关。从我个人的了解,这个行业有发展前景,也面临着其他的 储能单元的挑战,研究相关的设设备以日本起步较早,迎头赶上,总是缺了一些技术积累和铺垫。他写了一些文章,是关于模拟技术传承的,上两代工程师其实还是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比较内敛和专注,因此不喜著书传播也是低调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在这面构想颇多,计划在明年过年以后,盘下一个门面,做一个 工程师的俱乐部(Engineering Club)。邀请业内老法师来言传身教,相信北京的各位工程师xdjm有福了!

昨天回来较晚,大概记着这些条目,后面想起再加上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