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小工思维,做可持续性科研
0赞以下内容为我回复组内同学的邮件删节版,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应该写成公开信的形式发表出来,就当谈我个人的一点感悟吧:
王博的建议非常中肯,XX、XXX你们要对这个事情重视起来,认真对待。
之前也曾经多次要你们做这样的总结和梳理的工作,但是成效并不是很大,也一直没有很成型的完全按照王博所建议的5步流程完成相应的准备工作。这里面各方原因很多,我也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的训练,是国内大学的普遍短板,更是电子科大这种纯工科性单科学校的短板。从我们学校的老师开始,大家普遍的缺乏如何去发现、定义问题的能力。正如李言荣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讲的那样,我们的老师出去和别人一谈就是指标、方案,而国内一流大学(清华、复旦以及王博毕业的浙大)出去和别人一谈都是方法、原理。我们更多的是习惯于从寻找solution开始去做相关的研究,而不是从定义一个问题开始。李校长当时还有一句话:电子科大的毕业生进中层是必然,进高层是偶然……其实和这种思维习惯、思维模式不无原因。习惯于去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于去做那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到底是一个执行者还是一个领导者思维的重要分野。
发现和定义一个问题的能力,远比去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清楚的定义一个问题,实际上离解决这个问题就已经不远了。反思我们目前的研究中遇到的困境,恰恰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很清楚的把问题定义好。这就造成了我们在后面的研究中顾此失彼,对研究进程的掌控能力极弱,会发现有大量的问题是我们之前未曾预料到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最后回头一看却发现我们早已经走错了方向,或者把一个原本细枝末节的问题当成了主要问题来加以解决。
当然,导致发现和定义问题的能力弱的原因是多样的。有思维习惯的问题,有研究方法的问题,也有知识背景的问题,还有归纳总结的问题。能够做到发现和定义问题,对于知识掌握和占有本身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到目前为止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本身也是由于知识占有不足造成的。就像之前我们一直只把眼睛盯在NoC上面,而没有从CMP系统全局去考虑NoC本身不过是处理器访存的一种方法而已。最终影响CMP系统的整体性能的,是这一访存过程所带来的latency开销,如何影响并控制这个开销才是提升性能的题眼,而不是分散的去观察各种指标。如果从这个观点去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一下子又有了很大的转变。由于我们毕竟属于这个研究领域的新人,对很多东西确实还是不明就里。解决这个问题一要靠多阅读文献,二要多和他人交流。王博之前太忙了,我们有时也不太主动,以后要多多加强交流,尤其是这种以文本交互形式的交流。相比于QQ或者是Skype之类的即时交流方式,通过文本形式的交流要更加细致和完整。阅读文献的问题之前也谈了多次了,其实比阅读文献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搜索文献。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里面,去找到有用和正确的信息往往比去读懂它要更困难。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并不清楚我们搜索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好像就一直从年初纠结到年末……其实在搜索和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因为我们之前想搜索的东西也许是一个并不存在或者并不正确的东西,或者是一个在别的领域使用过但在我们这个领域还没有使用的东西。文献搜索的时候思路和视野要放得更宽一些。目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足够多的文献,但是对文献的总结、提炼并升华成自己的问题做得还不够。在这一点上面我应该要检讨,因为我本身的功力还是欠缺,所以再提炼和升华问题上有时候给不出很好的建议。好在我们还有王博的帮助,在后面的过程中要多请王博协助。
导致重视solution而轻视发现问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手上掌握的solution的方法确实不多,所以有的时候也不得不就让我们担心自己定义出的问题到底能不能找到solution。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向solution倾斜,妥协甚至于到最后又变成了solution优先了。这也会导致最后我们定义出问题以后觉得手头没有可用的solution去。但现在发现其实solution的方法不多很多时候还是问题没有定义清楚造成的,当我们的问题定义得足够清楚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工程问题可以被转化成非常相似的基本问题加以解决。但另一方面有时候我们确实又缺乏对解决这些基本问题的solution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补充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到这个时候再去搜搜相关的参考文献,那针对性都要高很多。
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核心还是一点,对王博的这个建议要高度重视,规范自己的科研思路和想法。以前有一个著名的笑话,关于博士和小工的。联合利华公司引进了一条香皂的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没装入香皂的情形。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高薪请了一个自动化生产流程的博士设计一个方案来分辨并拣取空的香皂盒。博士煞有介事地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光探测等技术,前后花了几十万,总算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中国南方有个小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滚蛋。”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旧电风扇猛吹,空皂盒自然会被吹走。以前我们总是用这个方法去嘲笑博士迂腐而赞扬小工机智,也时不时会为自己的“小工思维”的沾沾自喜。但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就会发现这个故事荒谬无比。
博士之所以称其为博士,是因为他给出了的这个solution是一个具备普适性的方案,这个方案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场合并且有持续改进的能力。而小工的方法呢?只有在这个盒子是纸盒子而且能够被风扇吹走的情况下才有用。如果包装换成重一点的塑料甚至是厚一点的纸导致风扇吹不动了怎么办?很显然,小工的方法也就走到了穷途末路。
希望大家以后能慢慢摒弃小工的思维,做出真正有价值、可持续的工作。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
附录,王博的邮件原文:
要不这样,先不忙着写出来,先简单的写一个ppt,把outline写出来,按照
1. background 大的背景,做什么题目,为什么要做这个题目,别人怎么不好
2. motivation 要给人这个idea很靓的感觉,你的idea有什么亮点?
3. problem formulation 从motivation总结出decision variable,obj和constraint都能用decision variable 表示,每一个变量、参数的意义都明确、能测量或计算,整个problem formulation要详细到能直接用linear programming解出来
以上三点极其重要。每一步,前一步如果还有没有站稳,就不要往后想。
4. solution 这个是最次要的,暂时想不出来不要紧。
5. 实验怎么做,等4想出来之后再想,最最次要的。
先按照这样的提纲,我们先讨论一下吧~outline出来之后,写就很容易了。
在选题目的时候,把所有的实现细节都忘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