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网络、模拟大脑,外国又一次走在我们前面?
0赞当中国还在风风火火讨论说物联网将来的时候,当我们还在模仿人家的集成电路的时候,外国正在深度的研究人体和网络的联系。
近日,爱立信宣布通过一系列概念论证和技术演示证明,用人体作为通信线路时,有微弱但安全的电信号通过体内,并能实现6~10 Mb/s的传输速率。Google X部门的科学家们通过将1.6万台电脑的处理器相连接建造出了全球为数不多的最大中枢网络系统,它能自主学习,可以称之谓“谷歌大脑”。科学家们表示,这一中枢网络系统完全是在网络中自学成才。
不得不感叹怪不得人家就是比咱们先进呢。
试验表明,人体可以作为通信网络的一部分使用——当一只手拿手机,另一只手放在另一个设备上,人体就能即时、高速收发信息。爱立信称,试验中达到的最高10Mb/s的速率已能传输几乎任何信息内容,并且实现20~40 Mb/s的速率已为时不远。
爱立信将这种用人体作通信导线的试验命名为Connected Me(人体即网络)。据了解,目前已经成功用于演示的案例包括:智能手机的流媒体音乐传输、手机拍摄的照片传输、从设备上获取网页链接,以及向门把手上发送密码信息来开启门禁。
据爱立信介绍,用于演示的智能手机装有一个特殊数字回路,可进行容性数据传输。该回路连接一块金属板,其功能是将信号发送到人体内;另一方面,在接收端装有相似的回路和金属板,可检测到流经人体的微弱信号。
据介绍,试验通过调整发射机电极的电压并监测接收机电极上的电位差,信号得以发送。这时在人体中除了存在电位差,还将流过一个小电流。
爱立信称,试验中所利用的物理现象为“电容耦合”,即利用人体内自然产生的信号,在人体和设备之间传递信息。因为试验通过人体的电功率非常低,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这项试验的意义在于,利用“电容耦合”技术可通过人体等有机体传输信息。如果将这种方法与目前数字通信中所有的常规通信方式结合起来,可以得到一种超强组合体,它不仅有利于技术创新,还能实现目前的技术很难、或者根本无法实现的交互性。
爱立信认为,“电容耦合”技术在未来可能存在很大的市场发掘空间,利用这一技术,人类生活将变得更加便捷。比如,通过触摸门把手,就可以打开门禁;轻触收银台,便可完成购物支付;通过握手,就可以交换名片信息;触摸电视屏幕,就可以下载图片和电影;通过简单触摸,便可以获得包含互联网链接、应用及信息的电子打印品。
据了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早在1995年就曾演示过“电容耦合”技术,当时的传输速率为2.4Kb/s。此后,韩国的KAIST大学和日本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 也先后进行过此项人体通信技术的研发。
Google X部门的科学家们通过将1.6万台电脑的处理器相连接建造出了全球为数不多的最大中枢网络系统,它能自主学习,可以称之谓“谷歌大脑”。科学家们表示,这一中枢网络系统完全是在网络中自学成才。
面对从YouTube视频中找到的1000万张数字照片,这个“谷歌大脑”会干什么?这估计与数以百万普通YouTube用户一样——找猫咪。
科学家们说到,该中枢系统能够靠“自己”识别出一只没有做出任何动作的猫。据悉,科学家们打算于本周将此项结果展示在苏格兰爱丁堡一次的科学会议上。
Google的科学家以及程序员们表示,互联网上充斥着许多猫咪视频算不上什么新闻,不过这种模拟的效果还是令他们吓了一跳。与之前所做的任何实验相比,谷歌大脑的效果都要好得多:面对2万种截然不同的物体,它的辨识能力提高了很多。
科学家们声称,这项研究是新一代计算机科学的代表,这类研究项目充分利用了计算资源的成本下滑,以及庞大数据中心的日益增多的特点。同时它在机器视觉、认知、话语识别以及语言翻译领域都代表着最为前沿的科学技术。
事实上,并不仅仅只有Google的科学家们在机器模拟人脑领域探索,有人将其看作是一种更为深层次学习的模式。微软的科学家们去年发现该技术也可用于建造理解人类话语的计算机系统。
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计算机学家严恩·乐库(Yann LeCun)说,“这是当今语言识别领域最热门的课题。”
为了让谷歌大脑识别出猫咪图片,由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家安德鲁·恩吉(Andrew Y. Ng)和谷歌院士杰夫·迪恩(Jeff Dean)领导的这支团队,使用了1.6万片处理器创造了一个拥有10亿多条连接的神经网络。他们随后在这个中网络随机呈现出了一些缩略图,每一张都是从1000万段YouTube视频中抽取出来的。
在看过数百万张图片后,这个“谷歌大脑”构建出一张理想的猫咪数码图片,利用不同层级的存储单元成功提炼出猫的基本特性。然而,科学家认为,他们似乎是在控制论层面,模拟了人类大脑视觉皮层的运作方式。
神经学家认为,可能存在一种 “祖母神经元”的细胞。这是一种具有特定用途的脑细胞,一旦被反复“训练”去识别某一幅图像的时候,这种细胞便会被激活。